En

“荔园大讲堂”举办应飞虎教授专场讲座

来源: 发布时间:2011-11-09 00:00 点击数: Views
    11月8日晚,由深圳大学学生会和深圳大学法学院共同主办的“荔园大讲堂”之应飞虎教授专场讲座在图书馆南馆一楼报告厅举行,讲座主题为“问题如何解决――小悦悦事件的制度思考”。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应飞虎教授作为本次讲座主讲嘉宾,为同学们剖析社会道德问题,引人深思。校长章必功莅临现场并为“荔园大讲堂”开讲致开幕词。
     应飞虎首先以两个简单的事例 “老人摔倒无人扶”引出了此次讲座的主题――社会道德的问题。接着,他从案发经过、证词、被告表现等方面客观深入地分析了曾经沸沸扬扬的“彭宇案”的前因后果及对社会的影响,进一步引伸出“社会制度的不完善与社会诚信资源的缺失才是根本的问题。”而这也是目前社会上许多类似的“见义勇为”没好报事件的重要原因。
    在对各种“见义勇为”遭诈骗事件分析的同时,应教授更是着重评价了社会广为流传的应对措施――“见死不救立法”“见义勇为立法” “好人免责法”“撑腰体”等,他认为:“我们不能再从单一的‘好人’‘坏人’角度看待各种问题,而是应该从法律、可行性及社会道德风险去考虑它们的褒贬。”他还重点讨论了各个社会群体的对类似事件应对方式:“媒体和网络应该承当起自身的社会责任,针对性地传播信息,避免新闻价值与真实值之间相互矛盾;专家若没有研究就要少发言或不发言;学生们应该冷静思考分析,不应盲目追逐大流。”而最根本地解决社会道德问题的方法是:首先要建立完整可行的法律制度,使其对诈骗形成有效的威胁性;其次,要有成功惩罚诈骗者的案例,使潜在的诈骗者了解后果,而对于真正的撞人者,与“见义勇为”的撞人者,要更大力度的惩罚。这样,或许小悦悦事件能够有它应有的价值,让人们更好的了解生活,了解人性。
    同学们还积极地提出各种疑问和见解,一时间,台上台下踊跃互动,教授学生交流活跃。
    (校团委 供稿)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