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由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主办,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大学、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文体旅游局、福田区人民政府和深圳易尚展示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承办的“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光学精密检测与科学仪器”高层论坛在深圳五洲宾馆A座深圳厅举行。近20位两院院士以及来自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文物保护、考古学及博物馆等各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受邀出席此次论坛,共同探讨我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中的相关科学技术与产业转型的发展趋势。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彪出席并致辞。我校校长李清泉教授、光电工程学院彭翔教授应邀出席本次论坛。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的专家论坛会上,与会专家们针对目前我国文化遗产科学研究和保护的严峻形势等一系列问题,共同探讨了我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与技术装备研究中的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并在“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的总体部署下,积极参与即将启动的“国家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认知和保护研究”的重大专项计划以及国家其他相关重大专项计划,通过“政—产—学—研—用”结合的途径切实推动我国物质文化遗产科学研究与保护仪器装备的发展,提高文化遗产科学认知和科学保护整体水平。

我校校长李清泉在致辞中结合在“973项目”研究中的切身体会,谈到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具体的数据采集难度很大,现在面临着缺乏统一组织实施的多学科、多技术的科学系统工程,诸多共性、关键科学与技术难题尚未得到解决等问题的挑战。他希望未来深圳大学可以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发挥多学科的优势,为该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并希望通过与产业界的交流合作,实现深大优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他还作了题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理论与方法(973项目)》的报告,讲述了数字化对保护那些“不可再生,也不能永生”的文化遗产的精髓、意义,及文化遗产数字重建、重建数字“敦煌”流程、无人机摇感考古、文化遗产复原与褪色反演等973项目研究进展,并向到场嘉宾就敦煌壁画的复原、色彩恢复以及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进行个性化展示。
我校光电工程学院彭翔教授以《可移动文物的三维多维影像集成检测装备》为题,围绕当下文物保护的严峻形势、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与高精度三维集成像拟解决的关键技术等方面作了介绍。
北京理工大学王涌天教授以《圆明园数字重建与增强现实展示技术》为题,介绍了其团队利用计算机图形、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最新科技手段建设的“数字圆明园”,用虚拟漫游、虚实场景融合等多种崭新科技手段全面、立体、精致地再现圆明园的园林艺术。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