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深大讲坛”第二十三讲在我校图书馆南馆一楼报告厅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博士生导师杨义为深大师生带来“诸子是怎样炼成的”专题讲座。我校副校长李凤亮,社科部等部院师生代表出席讲坛。李凤亮向杨义赠送“深大讲坛”纪念牌。
杨义表示,经典是支撑民族文化殿堂的支柱,以其在重大知识领域的典范性、原创性,以及权威性思想支撑起民族智慧的精神空间。还原经典,就是享有经典开拓的智慧空间。那么怎样去还原经典呢?杨义分别以老子、孔子和庄子为例,向荔园师生介绍了如何运用发生学来对先秦诸子进行阐释。
“老子可能是母系社会的产物”
杨义开门见山地提出老子是谁的问题,着力还原对诸子本质的认识,进行“归本”阐释。他结合《史记•老子列传》,特别是晋人的两条材料,以及《道德经》中诸如“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等话语,认为老子其实是母性崇拜思想的“发生 ”,2000多年前,老子生活的楚国边境极有可能存在母系氏族的风俗遗存。由此,杨义提出诸子发生学研究要“文史相加”,以史学为依托,以文学规范生命,充分调动各种文化人类学研究手段,这样才能真正还原诸子本原。
“庄子是楚庄王的后代”
“多维度透过历史的烟尘,才能进入诸子思维的精神深处。”杨义认为,历史的空白远大于历史的记载,所以,他用“空白哲学”解读庄子,试图接近庄子的本原。在对庄子祖脉的分析基础上,杨义进而带领我们进入《庄子》,《庄子》中有很多的故事,比如庄子鼓盆而歌,就是古时楚地的风俗,杨义娓娓道来,用这些故事佐证他的观点。
“《论语》是曾门制造的家族神话”
杨义认为《论语》是一部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的经典,汉儒是荀子这条线下来的,而宋儒是循着孟子的。“子路等三人各言其志这段,其实不是孔子指点了曾点,而是曾点感动了孔子,孔子和曾点的关系在师友之间。”由此,杨义认为今天我们读到的《论语》其实是曾门制造的家族神话。
以现代大国心态看待传统文化
杨义表示,作为一个现代大国,传统文化已经不再是对我们的压迫,要还古人一种伟大,还现代人充分空间;应把传统文化作为现代性对话的伙伴,在丰富的对话中加深现代性的文化底蕴,由此构建我们美轮美奂的精神家园,把古代诸子的文化智慧融入到现代智慧中。
提问环节,杨义一一耐心、细致的解答了我校师生的提问。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