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深大讲坛”第二十四讲:科学与科学家的个性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5-10 00:00 点击数: Views

          5月9日下午,“深大讲坛”第二十四讲在我校南馆一楼报告厅举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系终身教授李默为荔园学子带来题为“科学与科学家的个性”的讲座。我校副校长徐晨出席讲座,并向李默赠送“深大讲坛”纪念牌。
    李默认为,追求独立与个性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人类早已走出个人或者小团体式的社会结构,进入高度组织化、工业化、集体化的社会。应当如何看待科学与科学家的个性之间的关系呢?李默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解读:一、科学的客观性。科学的对象是自然,包括人类,科学的目的是寻求真理,这就决定了科学具有客观性、独立性、不确定性以及非功利性;二、科学家的个性。科学的手段与途径,取决于科学家的个性,而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受教育、文化背景的不同,个人情感、审美观的偏差等,都对科学家的个性具有塑造作用;三、科学的制度化、国家化、院校化。主要表现为科学经费的国家化,科学家就业对企业、国家的依赖,以及研究课题的功利化、工业化、实用化,都是与科学的本质属性相悖的。科学家从个人的好奇,兴趣化成了工业、商业的一部分,科学研究也成了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四、流行文化的冲击。流行文化具有流行、功利与及时等特点,而科学研究具有独立性、非功利性、不确定性,科学研究面临流行文化的挑战性;五、科学家如何生存。保持一颗独立、纯净的“心”,保持对世界、事物的关心与责任。
    李默表示保持独立性、“游牧”性是科学创作的基因。尊重个人、自我尊重,如何保护、激励、发展这个基因不但是每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需要思考的问题。
    (宣传部)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