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深大讲坛”第四十九讲:世界主义、世界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2-24 00:00 点击数: Views
    12月23日下午,“深大讲坛”第四十九讲在图书馆南馆报告厅举行。清华大学**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王宁为荔园师生带来了题为《世界主义、世界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讲座。我校副校长李凤亮出席了本次讲座。
    李凤亮致辞。他说,王宁教授是一名有着国际视野和国际影响的著名人文学者,在推动中国文学进入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视野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介绍道,深大与比较文学研究有着深厚的渊源,最初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便是在深大成立,在过去也承办过多次年会。今年,是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30周年,未来几天将在深大举行国际比较文学研究新视野的高端论坛。他相信此次讲座会给同学们打开新的视野,激发对比较文学研究的兴趣。
   
    王宁以全球化为背景,为我们揭开了世界主义的面纱,带我们走进世界文学的殿堂。由“为什么要重提世界主义”这个问题出发,回顾了世界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分析世界主义的多重含义及世界主义在欧洲的实践。他说,世界主义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西方学界,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哲学思想。而近十多年来,世界主义再度浮出水面,已成为国际人文社会科学及诸学科领域的一个前沿理论课题。作为一位中国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学者,他一直通过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来实践世界主义的理念,提出了世界主义的十种形式,建立了自己的理论架构。另外,他还从世界主义的文学视角阐释、文学中的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世界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世界文学与中国、中国文学的世界性与翻译等方面,强调了要在中国的语境下讨论世界主义的重要意义。针对当下的热点话题,如何看待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瓶颈,他表示,中国文学要走向世界,在本质上离不开翻译。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仅仅依靠海外几个著名的汉学家翻译中国文学,是远远不够的。国内学者必须重视翻译在传播中国文学的关键性作用,并尝试用世界语言翻译本国文学。
    讲座最后,同学们踊跃提问。王宁就如何发挥新媒体对经典文学的普及和传播、如何看待西方理论对中国文学的强制阐释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宣传部)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