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深大讲坛”第六十六讲:区域研究与汉学的(不)可能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16 00:00 点击数: Views
  12月15日下午,深大讲坛第六十六讲在图书馆南馆报告厅举行。荷兰莱顿大学教授柯雷(Maghiel van Crevel)为我校师生带来了题为《区域研究与汉学的(不)可能》的讲座。
  柯雷教授首先以汉学的大背景为切入点,廓清了disciplines和区域研究的概念,回答了如何处理具有普遍性的disciplines和具有独特性的区域研究之间的张力的问题。他以实例论证,阐明了disciplines具有人造而非天然的和欧洲/西方中心主义倾向的特点。同时,他从命名问题、演变历史、与应用科学的关系、危机与复活、核心概念等五个方面,对区域研究进行了重点剖析。他指出,区域研究经历了殖民地时代、冷战时代和后殖民地时代三个时期的演变。对于处在后殖民时代的汉学家而言,既要保留前两个阶段的成就,也要用新的眼光和新的视角,为汉学研究注入人文精神和全球化精神。
  接着,柯雷教授从三个层面解读了文化翻译的概念,其一指的是重视原文各方面的文化语境;其二指的是带有贬义色彩的文化人类学中的“文化翻译”;其三指的是广义上的“文化翻译”,即文化本身的机理、身份认同的动态过程。他还从自身出发,比较了莱顿大学中国研究的来历与现状,说明汉学已越来越呈现内容跨学科、学术群体多样化等特点。最后,就当今“汉学”的可能与不可能的问题,他谈到,汉学不可能是封闭的研究,应是开放的研究。
  柯雷教授以流利的汉语,形象的比喻,生动阐释了他对区域研究和汉学的独到见解,让在场师生受益匪浅。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他还就汉学家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动机等问题与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宣传部)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