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深大讲坛第九十五讲:文化相遇的方法论——以明末中欧文化相遇为例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6-01 00:00 点击数: Views

5月31日下午,深大讲坛第九十五讲在我校人文学院会议室开讲。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教授、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系主任、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带来了主题为“文化相遇的方法论——以明末中欧文化相遇为例”的讲座。

DSC_9044.JPG

讲座伊始,钟鸣旦介绍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和研究背景。钟鸣旦认为,历史是关于他者的艺术,他者在文化交流历史上占中心地位。他谈到,之所以选择研究明末中欧文化,因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研究范例有充分的代表性;这时期中欧文化在文化传承方式很相似;当时中国文化在两种文化中占据统治地位,在双方沟通上中文是沟通语言,外来的宗教要符合中国礼仪制度;欧洲人已经有了完整的世界观,譬如利玛窦的世界地图。

钟鸣旦教授从跨文化角度出发,以文化交谈模式为基础,观察分析了中西历史文化对话方式,提出四种文化交流的模式:传递模式、接受模式、交流沟通模式和创新模式;同时提出两种思考模式,即换位思考与自我整合。钟鸣旦指出,“人之所以成为人,是通过与他者的相遇以及随之发生的沟通而成为人的。因此没有他者就没有自我,人的身份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通过与他者的相遇而建立。”

DSC_9028.JPG

讲座结束后,钟鸣旦就他者性的理论以及四类传播框架的优劣取舍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宣传部)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