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深大讲坛”第一百零四讲:新时代视野下之文化中国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0-31 00:00 点击数: Views

10月30日下午2点,“深大讲坛”第一百零四讲在我校图书馆南馆报告厅开讲。著名艺术史论家刘传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院长丁方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王守常,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叶舒宪教授分别从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的角度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总题为《新时代视野下之文化中国》的学术讲座和学术访谈。

_MG_0111.JPG

刘传铭首先解读了此次论坛的主题。他认为“新时代”是一个时间概念上的词,但是其思想内容和文化内涵更加值得关注。在中国的文化阐释中,一个是王朝更迭的中国,另一个则是文明传承、绵延不绝的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中国。

_MG_0149.JPG

叶舒宪做题为《中国文化大传统的新认识》的讲座。他介绍了大传统也即是大历史,大历史和人类史息息相关。中国大历史的开端存在于5300年前安徽含山凌家滩的主墓中,礼器全由玉石所做,这些全部体现着当时的礼仪思维和神话信仰,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从金缕玉衣神话可以看出神话历史的延续性,不仅如此,在大历史学派尤瓦尔所著的《人类简史》中也可以看出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新的历史观。此外他还介绍了文化大、小传统理论,先于文字的传统即是大传统,而文字系统所代表的的则是小传统。探究无文字的传统则要聚焦于神话时代的信仰和礼仪。而正在这样的背景下,促成了玉石神话驱动资源依赖,由此逐渐形成了华夏核心价值。

_MG_0164.JPG

王守常谈到中国并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文化概念。“夷狄能礼仪,则中国之。中国不能礼仪,则夷狄之”。中国本是“聪明睿智之所居也,万物才用之所聚也,圣贤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艺之所试也”。王守常强调“中国”二字,是商周时代就已经使用的词汇,指代的是一种文化文明概念。而后他谈到回到中国文化传统的问题,这需要正确理解《孙子兵法》中体现的思维方法。首先要理解的是《孙子兵法》真正的内涵。《孙子兵法》被后世誉为“兵学圣典”,是因为它并非只讲具体的战术或谋略,而是凝集了中国兵学思想的精粹,道出了“道”与“器”的关系。《易经》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体”,“术”是“用”,“道”是“本”,“术”是“末”,道在器中,器不离道。正是有关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

_MG_0175.JPG

丁方由“金碧山水”的美术史阐释与定位,引出金碧山水精神反映了盛世年代博大的家国情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域下将其作为中国当代绘画复兴的本源之一也具有深刻意义。丁方用地图展现了“金碧山水”的根源是中华民族迁移史,途中经历的大山大水,是“金碧山水”的母题源泉。这些大山大水跨越现在的国界,从西向东逶迤延绵,恰好是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象征。

_MG_0208.JPG

访谈环节中,刘传铭谈到丝绸之路其实是被设计的,这本是一条无路之路,既无起点,又无终点。正是在当时欧洲文明中心学说的影响下,让它变成了今天普遍认同的丝绸之路。最后,他以一句讲话作结:“如果你没有踏上丝绸之路,你的家就是世界,一旦踏上丝绸之路,世界就变成了你的家。”他呼吁当年青年人秉承文化自信的观念,大胆走出去,将中华文化遍播世界。

(宣传部)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