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
172025-04
Nature!深圳大学朱卫国教授团队取得癌症防治基础研究突破性进展
-
告别手动建模!深大团队突破性成果:多模态输入秒出参数化CAD模型
2025-04-29 -
医学部黄鹏教授团队发表双能量代谢途径同步干预抗肿瘤治疗研究成果
2025-04-27近日,深圳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黄鹏特聘教授团队以封面论文在药剂学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影响因子10.5,中科院一区,TOP期刊)上发表了题为“Oxygen-regulated enzymatic nanoplatform for synchronous intervention in glycolysis and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to augment antitumor therapy”的研究论文。医学部博士后江珊珊和硕士研究生李婉钰为共同第一作者,教授黄鹏为通讯作者,深圳大学...
-
医学部黄鹏教授团队发表生物催化级联反应用于疾病管理的研究成果
2025-04-27近日,深圳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黄鹏特聘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影响因子40.4,中科院一区,TOP期刊)上发表题为“Biocatalytic cascade reactions for management of diseases”的封面论文。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深圳大学医学部博士后肖亚平,教授黄鹏、林静和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周欣为共同通讯作者,深圳大学为第一单位,该团队所在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属于广东省....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罗景庭教授在自然指数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
2025-04-24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教授罗景庭在自然指数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Enhancing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and Flexibility of Sb2Te3Thin Films through MAPbI3-Induced Crystallographic Orientation Modulations and Interfacial Doping”的研究论文。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博士杨东为论文第一作者,罗景庭、助理教授陈跃星和特聘教授郑壮豪为共同通讯作者,深圳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随着可穿戴....
-
072024-03
TVCG 2023 | 从卡通插图中分离阴影和反射率
-
072024-03
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胡章立教授团队在自然指数期刊《Water Research》发表最新研究...
胡章立教授团队利用在污水中分离的一株硅藻—海生双眉藻(Halamphora coffeaeformis)和其共生细菌构建的微生物群落,成功实现了对高盐度和富营养化榨菜生产加工废水的“一步”处理。总的来说,本项工作为榨菜生产过程用水的有效生物处理,提出一个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
062024-03
谭政勋等在经济学顶级期刊《经济研究》发表高水平论文
-
062024-03
AAAI 2024 | 一种基于区域链接和尺度对齐的嵌入释放视频息肉分割框架
该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链接和尺度对齐的嵌入释放视频息肉分割框架,该方法使用多尺度区域语义的线性组合来建立区域链接,使网络能够以外观角度来审视特征,从而抵抗息肉与背景之间的像素相似性的干扰。此外,该方法利用一组可学习的中心感知的嵌入向量来构建结肠镜视频中息肉的运动状态,可以从长短期视角利用视频中...
-
042024-03
邹立业教授在《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提出全生命周期脑健康管理:“久坐...
深圳大学心理学院BBM实验室邹立业教授联合全球运动与脑科学知名学者(Fabian Herold, Boris Cheval, Michael J. Wheeler, Dominika M. Pindus, Kirk I. Erickson, David A. Raichlen, Gene A. Alexander, Notger G. Muller, David W. Dunstan, Arthur F. Kramer, Charles H. Hilman, Mats Hallgren, Ulf Ekelund, Silvio...
-
042024-03
医学部林静教授团队在ACS Nano发表不同价态铜离子递送系统用于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
近日,深圳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林静特聘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ACS Nano》上发表了题为《Different Valence States of Copper Ion Delivery against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为深入理解生物体内不同价态铜离子的生物学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