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两岸专家学者在我校探讨儒学的当代传播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9-09 00:00 点击数: Views

    9月5日下午,“儒学的当代传播”学术座谈会在我校文科楼1100会议室举行,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会长孔垂长、台湾政治大学教授董金裕、台湾大学教授叶国良、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副校长李凤亮、社会科学部部长田启波、文学院党委书记杨东林、文学院院长景海峰、文学院副院长范晓燕、文学院副院长相南翔以及文学院王立新教授、张剑滨教授、王兴国教授等,就儒学文化的传播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李清泉说,深圳大学建校30年来,实现了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的提升,成为一所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在建校初期,人文学科的筹建得到了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援建。深大一直注重包括儒学、国学在内的人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1984年,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成立,2012年,学校开始组建“国学精英班”。儒学文化作为国学文化之主体,其“仁义礼智信”思想,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成为炎黄子孙的一种文化基因。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强大。加大儒家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播,势在必行。探索儒家文化在当代如何创新传播内容与方式十分必要。他希望通过本次座谈会,推动两岸儒家文化交流、增进两岸文化认同和同胞感情,为进一步深化两岸和平发展的人文基础做出贡献。
    孔垂长感谢深圳大学提供这次两岸学术交流机会,认为对促进儒学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他说,深圳大学是同特区一起成长的高校,时至今日,深大在教育科研领域硕果累累,焕发着青春活力。在办学过程中,深大所坚持的有教无类、因才施教、厚积薄发、经世致用的原则与孔子的主要儒家教育思想高度契合。深圳作为外来文化进入中国的前沿阵地,各种思想交流碰撞,在这种环境下儒家思想的地位依旧稳固,证明了它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性。当前,儒家文化的传播面临着方式和手段的革新,应当强调把儒学文化的传播与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结合,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董金裕说,为了更好更有效的传播儒学文化,应当注意四点:第一,多元融合、彼此尊重。第二,针对不同对象,比如儿童、青少年,设计相应的活动,诸如戏剧欣赏、成年礼等。第三,利用现代科技。把文化传播与游戏相结合,运用4D影院技术,使儒学表现形式更生动可感。第四,融入生活。适应现代生活,儒学文化的弘扬应当注重儒学精神的深入人心。
    叶国良认为,对儒家学说思想层面的理解和道德方面的实践不可偏废。儒家学说的要点可以概括为:仁、恕、 忠、孝四个字,分别表示对他人有爱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孝顺父母,爱岗敬业。从传播角度来讲,思想要传播,实践之道也要传播。在古代,儒家文化的传播从接受群体来讲,主要有三个渠道。对于知识分子,主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对于中下层平民主要通过小说、戏曲等娱乐形式,对于地方,主要通过乡约来约束行为规范。效法古代,现代社会依然可以从这三个渠道着手进行传播。
    王立新说,当今世界科学化、技术化的进程如此迅猛,人类在某种程度上被异化为物。人们对于功利性和工具性的追求前所未有,人文情怀匮乏。在这样背景下,复兴儒学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一方面应当利用各种新旧媒体大力传播儒学,另一方面要从制度体系方面保证儒学的持续传播,同时效法古代书院式教育模式,使儒学思想与人道的灵魂深度结合。
    董金裕还向深圳大学文学院赠送《圣之时——台北市孔庙的蜕变与传承》一书。 

        
    (宣传部)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