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上午,深圳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海洋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办公楼201举行。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史维一行人及我校校长李清泉、倪嘉缵院士,科学技术部、人力资源部、国际交流与合作部、研究生院、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等相关负责人出席仪式。

李清泉说,海洋协同创新中心作为推进双方在海洋领域合作研究与开发的平台,其创建及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既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也能满足今后深圳发展海洋事业对海洋科研人员和成果的需求。深圳毗邻港澳台,深圳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合作有着天然的地域优势,在硬件与软件上也有着极强的互补性。他强调,我校始终贯彻脚踏实地、坚持做实事的理念,学校将全力支持海洋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李清泉、史维共同为深圳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海洋协同创新中心揭牌。李清泉向我校胡章立教授、香港科技大学钱培元教授颁发海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的聘书。
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院长胡章立教授向香港科技大学一行10人介绍了海洋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方案及工作设想。鉴于国家对海洋领域的十三五规划等要求,我校依托于现有的平台与学科,组建SZU—HKUST海洋协同创新中心,针对科学前沿问题与国家和地方的重大需求,在海洋科学与技术领域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原创性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产品的交叉学科研究。在管理体制上,SZU—HKUST按照深圳大学相对独立科研机构进行管理,具有独立的行政、人事、财务、科研等管理体系;在学术队伍建设上,预计用五年的时间达到专职教师20-30人的规模。专职教师的待遇按照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专职教师工资标准发放,采取国内外同行评议制等考核人才;在人才培养上,本科生每年招收30人,采取直接招生或在深圳大学一年级新生中进行校内二次招生,采用3+1培养模式。硕士研究生由学校分配海洋研究中心硕士招生,依托深圳大学和相关硕士授权专业进行招生,每年的招生规模为30—40人。博士研究生根据SZU—HKUST联合培养协议,依托香港科技大学进行联合培养,采用2+2模式,授予HKUST博士学位和深圳大学学历证书。博士后招聘规模40—50名。在下一步工作部署中,我校将提供5000平方米的场地和3000万元的启动经费,并向全球招聘专职教师10—12名。与此同时,我校将着手制定联合培养项目招生细则和首批招生计划,发布在2016年的招生简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