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第十三届中德教授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大学召开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19 21:00 点击数: Views

2025年9月19日,由德国华人教授协会与深圳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德教授学术研讨会(The 13th Sino-German Professor Forum)在深圳大学粤海校区本原讲堂报告厅开幕。深圳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清泉,德国华人教授协会主席、明斯特大学教授蒋晓毅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深圳大学副校长巢乃鹏主持开幕式。来自中德两国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科研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人工智能与时空数据分析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李清泉代表深圳大学对与会德国教授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本原楼由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孟建民院士团队设计,如今既是学术交流场所,也是校级科研平台。当前,学校大力推动中欧学术交流,中德教授学术研讨会历来是两国科研和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他高度赞扬德国严谨的科研体系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希望未来能与欧洲高校学者在科研、人才、研究生教育和国际学术会议组织等领域有更多合作机会,引进更多优秀的年轻教师。李清泉表示,深圳大学建校42年来始终与深圳同呼吸、共命运,依托特区优势发展迅猛,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核心学术指标跻身全国高校前列,培养的30多万校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大批毕业生扎根深圳为“双区”建设贡献力量。

蒋晓毅在致辞中表示,德国华人教授协会中有24%为年轻会员,在中德科技与教育交流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协会始终以促进中德交流联系为核心宗旨,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仍致力于推动双方合作。中德教授学术研讨会每两年召开一届,本届落地深圳大学,希望与会者亲身感受到深圳大学与深圳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紧密联系,看到值得德国高校学习的成果。他期待双方通过本次会议进一步拓展合作,为促进中德人才共育与科研协同作出共同努力。

会议期间,深圳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社会科学部负责人分别介绍学校科学研究情况和文科科研情况;深圳大学概念验证中心负责人介绍深圳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探索与实践;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解读深圳大学人才政策。

在学术报告环节,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龚晓峰作题为“以企业为主体整合教育科技人才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深圳新质生产力”的报告。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中国首席代表何宏系统回顾了该联合会的成立背景、科研布局与中德合作历程。德国埃森大学教授陆蒙吉、哥廷根大学教授李蕾、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黎子玥等德方专家分别就病毒研究、贸易争端逻辑、大语言模型在时空数据中的应用等发表学术演讲,黎子玥还主持了以“学习、科研与职业规划”为主题的青年学者对话环节。德国科隆应用科技大学信息、媒体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袁春蓉作总结讲话。

深圳大学党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社会科学部、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人力资源部、国际交流与合作部等职能部门以及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等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


(党委宣传部 记者 贺雯 李若麟)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