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深圳大学发布Society Zero Universe平台 大语言模型重塑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1-26 20:50 点击数: Views

11月26日,由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部主办、传播学院与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联合承办的Society Zero Universe LLMs社会仿真模拟平台发布会在深圳大学粤海校区汇元楼438会议室举行。深圳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出席发布会并致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智能时代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方法、新路径。深圳大学副校长巢乃鹏主持开幕式。

毛军发表示,此次与学界、业界同仁共同见证的“Society Zero Universe LMMs社会仿真模拟平台”正式发布,是深圳大学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举措。该平台早在今年6月27日深圳大学首届文科大会上就被明确列为文科发展重点工程之一,本次发布会不仅是学校在跨学科建设与布局上的大胆尝试,更清晰标示出深圳大学文理交叉、文工交叉的学科发展方向。这一平台的推出,既契合国家“人工智能+”行动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向人机协同模式转变的战略要求,也为传统人文社会科学转型升级带来全新机遇,同时彰显了深圳大学服务“国之大者”、推动科研范式变革的责任与决心。

巢乃鹏表示,Society Zero Universe不仅是服务全校科研与教学的通用平台,更深度融入学校文科发展的整体布局,既彰显了深圳大学改革开放研究的学术底色,又紧密对接深圳本地经济社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通过构建集大文科数据平台、学科大语言模型和智能研究工具于一体的“数字底座”,深圳大学致力于打造一个面向社会实践、具备高度适用性与创新力的智慧科研生态,为未来新文科建设与文理交叉研究开辟了系统化、智能化的新路径。

作为本次发布会的核心成果,Society Zero Universe平台以大型语言模型为认知中枢,构建多智能体协同的社会模拟系统。平台构建了四大核心特色,平台坚持人文社科引领,助力研究者将理论构想转化为社会仿真实验;通过生成式工作流程,用户仅需自然语言描述即可自动生成智能体、空间、逻辑与流程四大实验资产;依托创新的模型上下文协议(MCP),平台如同配备“USB接口”,灵活接入地图、新闻、金融等外部数据源,实现虚实融合;同时,全流程数据捕捉机制完整记录环境演变与智能体思维链。在技术特色能力上,平台同步打造五大技术支柱:采用混合智能体框架,兼顾十万级规模仿真效率与关键个体高认知拟真度;构建全栈智能体架构,全面支持MCP与A2A多智能体交互协议;实现自然语言全流程掌控,零代码驱动复杂仿真实验;并建立科研级实验底座,做到可视、可控、可复现。这一系列创新不仅显著降低社科研究者的使用门槛,更以扎实的技术底座保障了仿真的科学性与前沿性,意味着人工智能正深度重塑社会科学的研究边界与方法论体系。

发布会上,深圳大学联合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联合发布多方合作倡议,主张在“开放、互联、共享”的理念下推动大语言模型社会仿真实验平台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倡议聚焦三个方面:一是打破技术壁垒,实现开放兼容,倡导共同制定通用Agent通信接口与数据交换标准,推动多源异构模型组件化接入统一仿真环境,实现系统无缝集成与联合实验;二是发挥专业优势,深化协同攻关,号召依托算法开发、模型构建等领域优势,组建合作网络开展跨机构跨学科协作,攻克高难度建模与可验证挑战;三是凝聚学术共识,共建评价体系,提出共享实验数据、场景库与评测方法,共同制定面向智能社会科学的可信度标准与伦理规范,为计算仿真实验研究提供科学指导。

在研讨环节,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嘉宾围绕各自研发的大模型社会仿真模拟平台进行集中展示,并结合模型开发和实践案例展开分享交流,进一步印证了Society Zero Universe在社会科学场景适配性、跨学科数据整合能力、落地应用兼容性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同时,来自海内外知名高校的人工智能、社会科学领域专家围绕该平台的特色优势深入研讨,为大模型后续在社会科学领域的规模化推广、精准化落地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建议与可行路径。此外,与会嘉宾还现场观摩了Society Zero Universe平台在“经济发展研究”与“数字信任研究”两个场景的应用演示,直观感受了其在研究效率与推演精度上的显著优势。

深圳大学Society Zero Universe平台界面


(传播学院 通讯员 王童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