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深大女孩地阿拉·阿买江,接受检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03 19:49 点击数: Views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英姿勃发的民兵方队中,有深大人的身影!深圳大学2025届本科毕业生地阿拉·阿买江以挺拔的身姿和昂扬的精神面貌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展现了深大人的报国热血和使命担当。

第十二排左起第十四为地阿拉·阿买江

阅兵场上的民兵方队,第五排右一为地阿拉・阿买江

通过“极限考验”,阅兵场展飒爽英姿

维吾尔族女孩地阿拉·阿买江是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25届的毕业生,曾先后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某野战部队和西藏军区,服役期间曾参加重大专项任务;获“四有”优秀军人、战时嘉奖等奖项;完成包括轻武器操作和战术通信在内的多项军事技能认证,在校期间还获得“特殊贡献奖”。

此次阅兵,民兵方队是首次亮相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的阅兵活动。说起入选民兵方队的过程,地阿拉说,“整个过程是对生理与意志力的极限考验”,要经历初期筛选、集训淘汰、全程考核几个阶段。初期筛选对身高、体型、五官、军姿等有严格统一标准,确保队伍整齐划一;入选者进入高强度封闭集训,在烈日酷暑中反复练习军姿、步幅、摆臂,握枪,追求毫米级的精准与秒数级的默契;训练期间进行不间断的考核与筛选,任何细微失误都可能导致被淘汰,最终只有心理素质过硬、动作完美无缺的队员能走上阅兵场。

“在训练场上,我们是意志的化身。在烈日下纹丝不动军姿数小时,汗流浃背却目光如炬。为毫米级的步幅一致,成千上万次重复踢腿摆臂,磨破皮靴与脚掌。”地阿拉说,“皮肤黝黑、伤痕累累是常态,但无人退缩,以极致默契与零误差标准,锤炼着大国仪仗的威严与风采。”

右一为地阿拉・阿买江

从荔园到军营,从军梦想落地开花

地阿拉出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因为毗邻边疆,时常可以见到军人们飒爽的英姿,这让她从小就在心中种下了从军的种子。“我时常想象自己能像胡杨一样傲然站立在家乡的土地上,英姿勃发。”她说,在数年的求学过程中,军人的梦想时刻萦绕在心中,每当找不到前行方向时,这个梦想便像一束光,能够给予她力量、指引她前行。

2018年,地阿拉考入深圳大学。入学前,她便开始了解大学生参军的相关政策,期待着在军营描绘自己的青春。一入学,她就报名参加了学校的预备役。每天重复的队列训练和严格的纪律管理,锻造了她的意志,也更坚定了她参军报国的心。

2020年,地阿拉顺利通过了应征的各项考核,如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陆军战士。“穿上军装的那一刻,我二十年的人生仿佛突然打开了一扇天窗,无数缤纷的霞光投洒下来,照亮年少时的我和那个梦想。”她回忆起入伍的那一刻,仍掩不住激动。

入伍后,地阿拉被分配到新疆的“长攻善守英雄团”。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素质过硬的光荣集体。她诞生于陕北黄土高原,曾是为中国革命提供“落脚点”的红军部队,屡建战功、英雄辈出。如今,在新疆边陲戍边维稳使命中,这支英雄部队又用实际行动树起一座“人民军队永远忠于党”的精神丰碑。

为了不给“长攻善守英雄团”丢脸,也为了给自己争气,地阿拉在戈壁对着雪山一遍又一遍重复着誓言,在新兵训练中咬紧牙关,在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冬忍耐着刀子般锋利的寒风,在骄阳似火的盛夏忍受着汗水浸湿一层又一层的衣物……“新兵连的训练相比学校的预备役训练更难、更苦、更枯燥,但是我始终记着对自己、对家乡、对祖国的承诺,痛苦着也快乐着。”

高原巾帼导弹兵,曾参加重大专项任务

下连后,地阿拉入选了女子导弹班。那一刻,她觉得一切都值得,“流过的汗、磨破的皮、受过的伤,都变成了最荣耀的勋章。”

但她依然时刻不敢松懈。军人必须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除了日常训练外,她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来补充理论知识,只为了在祖国最需要自己的时候可以“顶得住、打得赢”。

高原气候恶劣,空气稀薄、严寒缺氧、紫外线辐射强度高、风力强劲。但作为女子导弹班的尖刀战士,地阿拉一直用“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信念鼓励自己。刻苦的训练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在海拔4600多米的喀喇昆仑高原上,她所在的女子导弹班的战友们驾驶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展开首次实弹射击,打出了首发命中的优异成绩。

虽然驻扎在边疆,但在和平年代当兵的地阿拉从不曾想过,能有机会真正上前线。2021年的某个清晨,地阿拉跟随大部队上了海拔4600多米的雪域高原,参加重大专项任务。那是一片纯净的天地,一望无际的湖水映着高山白云,天空不时有雄鹰盘旋,“万籁俱寂,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和呼吸。”壮阔的山河景色更坚定了地阿拉捍卫祖国的初心使命。

服役期间,地阿拉担任反坦克导弹班副班长,所在班级军事演习在网络各大平台引起强烈反响,班级事迹被央视CCTV7报道,这位很“拼”的新疆女孩还登上过《人民日报》。

2022年底,地阿拉退役后回到深圳大学继续学业。退役不褪色,返校后她积极参与学校国防教育工作,还主动投身征兵宣传,用个人的经历引导更多青年学子积极投身国防、强军报国。

如今,地阿拉已顺利毕业,即将走向职场。“我不再是以前那个娇滴滴的小女孩,而是成为一个拥有黝黑皮肤、脸颊泛红、身材矫健的我,这都是军营和高原馈赠给我最好的礼物。”地阿拉说,“虽已光荣退役,但我的初心永远不会变!”

深大国防教育:种下一棵树,开出满树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强军事业,需要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接续奋斗。”从抗日战场上热血铸就的精神丰碑,到长征路上脚步踏过的红色足迹,无数中国青年用青春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诗行。和平时期,同样需要人人心系国家安危,支持国防建设。

“用爱国主义铸魂,用初心使命育人”,是深圳大学在很多年前“种下的一棵树”——学校毗邻港澳,站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伟大历史方位上,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这些年来,深大为同学们打造了军事俱乐部、国旗护卫队、军事训练营三个沉浸式的国防实践;将国防教育融在课堂、社区,创新推出元宵“精武驿”、实景军事对抗、国防大讲堂、国防文化节、报国强军路等八大特色系列活动,让国防教育鲜活落地。

如今,越来越多的深大青年踊跃参军、圆梦军营,并将此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深圳大学自2001年开始征集大学生参军入伍,25年间共向部队输送了848名学子,目前仍有88名深大学子正在高山海岛、边疆海防坚守岗位,守护着人民,守望着和平。


图片/人民日报 央视新闻 深大党委武装部

文字/党委宣传部 王若琳 韩蔼婷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