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在深圳组织召开“生态环境部滨海城市水土环境演化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建设可行性论证会,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建设可行性论证。重点实验室由深圳大学牵头,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参与共同建设。深圳大学副校长李永华、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亚立、深圳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负责人以及共建单位领导出席会议。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对实验室建设方案进行了详细汇报,专家组认为重点实验室建设定位清晰、目标明确、方案可行。

重点实验室面向滨海城市高强度开发背景下水土环境加速演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系统揭示滨海城市水土环境演化规律,开展基于城市建设固废利用/处置的陆海统筹环境治理和水土耦合修复研究,构建滨海城市韧性生态环境,为滨海超大城市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此次建设可行性论证会的顺利通过,标志着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步入纵深实施阶段。下一步,深圳大学将与共建单位协同发力,围绕建设方案全面加速实验室建设进程,持续凝练研究方向、完善协作机制、积极承担高水平科研任务,助力滨海超大城市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


会前,专家组实地考察了重点实验室位于深圳大铲湾的大宗城市固废高效资源化利用中试基地和位于深圳大学汇研楼的滨海城市水土环境演化实验室,现场观看了深圳大学自主研制的余泥渣土凝聚固化耦合智能装备的运行,肯定了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前瞻性。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供稿)